據全國醫院SPD項目公開招標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年共有26個省市211家醫院公開招標SPD相關項目,2022年1-10月有百余家醫院公開招標,截至2023年底,我國開展SPD項目的醫療機構預計超過1200家。從市場形勢來看,SPD模式在醫療機構的應用熱潮只增不減。
醫院明確限制:投標人不得與招標人存在業務關系
公開招標的醫院中,三級醫院SPD項目滲透率相比二級醫院更高,招標流程更加規范、透明。因涉及眾多管理模塊細節,醫院在選擇SPD服務商時考量因素甚多,在招標公告中,其中一項限制條件頻繁出現:投標人不得與招標人存在業務關系。
此外,憑借在精細化管理、智慧醫院建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突出表現,SPD模式在百強醫院物資管理中脫穎而出,成為百強醫院賦能醫院管理的重要助手。在進行SPD項目招標時,百強醫院也提出明確要求:投標人不得與招標人存在醫用耗材銷售業務關系。百強醫院的選擇為各醫療機構規范院內管理提供范本,成為各醫療機構選擇SPD的風向標。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SPD招標文件明確提出投標人不得與招標人存在醫用耗材銷售業務關系
公立醫療機構尤其是大型醫院對SPD招標信息提出明確限制性要求,向外界發出信號:醫藥商業流通公司參與醫院SPD管理存在弊端,回歸服務本質的第三方SPD更符合大型醫院的發展需求。
商業公司:容易統方,造成不正當競爭
“投標人不得與招標人存在業務關系”矛頭直指與醫院有業務往來的商業公司。SPD模式是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基礎,以醫院物資精細化建設為核心,服務醫院、患者、供應商和政府,以達到節約醫院成本、確保用耗安全、維護供應鏈透明和實現政府及行業監管等目的,其本質是醫院物資精細化管理及后勤保障服務。商業公司從業務延伸的角度開展SPD服務,從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醫藥供應鏈的創新之舉,但當商業公司不滿足于原有業務份額時,很可能會將利益鏈伸向新品種,或利用SPD供應鏈數據進行統方。同時,商業公司集物資經營與管理為一體,同時掌握供應與采購業務,對醫院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內控風險制造方,使院方采購自主性受影響、采購業務被綁架,管理角色被弱化。
SPD入場后,SPD信息化平臺需要與醫院內部的HIS系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LIS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進行對接,以獲取院內醫用物資管理數據。商業公司同為“選手”卻獲得“裁判”權,對同行企業來說是不公平且危險的,商業操作、不良交易、供應壟斷在此情形下順勢而生。
此外,專業度、穩定性不足,也會影響SPD在院內的正常建設運營,損害SPD作為醫院精細化管理工具的初衷,也將影響SPD的健康穩定發展。
純第三方服務商:不做耗材買賣,更專業、更公平
SPD第三方服務模式在中大型醫院中更受歡迎,原因在于第三方服務商獨立于供應商和醫院存在,不從屬任何利益相關方,不存在“業務關系”,生存狀態透明清朗。在醫用物資全流程管理鏈條中,準入、采購、驗收、出入庫、質量等關鍵崗位由醫院負責,第三方服務商僅提供SPD服務,自主權和管理權回歸醫院到手中。因自身定位是“服務提供者”而非“物資供應者”,第三方服務商與供應商不存在競爭關系,不影響醫院原有競爭格局;同時站在第三方角度利用SPD系統真實數據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倒逼供應商提升服務質量,促進行業生態健康發展。
區別于將SPD作為業務延伸的商業公司,第三方服務商不干涉醫院業務,專注于運營服務,擁有完整、專業、穩定的項目團隊,信息化智能化應用與研究更加深入,能夠切合醫院自身管理訴求提供更好的服務。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多家百強醫院選擇純第三方服務商提供SPD管理服務,也再次印證,立足于醫院實際需求的SPD第三方服務模式,更受到大型公立醫療機構的青睞。
回歸醫療本質,我國公立醫院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醫療機構將“不得有業務往來”寫進SPD招標文件,相當于為醫院高質量發展上了一道初篩“防火墻”,表現出醫院在新時代環境下創新改革、發展求變的決心。在醫改政策持續深入、政府和行業監管日漸嚴格的形勢下,過去“裝個軟件就是SPD”“放兩套智能柜就是智能化建設”的時代已成為歷史;不依賴于商業公司,醫院完全掌握自主權,從臨床實際需求和管理痛點出發解決醫用物資管理難點,真正賦能醫院信息化、精細化、智慧化建設的SPD管理模式回歸醫療本質,將成為我國醫療機構尤其是三級醫院的明智之選。現如今,我國公立醫院已正式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建設智慧醫院的步伐正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