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國醫科技攜手健康界傳媒發起的“全國SPD標桿探訪”活動第二站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本次活動以“數智驅動·鏈通精益”為主題,匯聚全國27家醫院的近百位中高層管理者,圍繞“迎、聽、研、觀”四大環節,全方位解碼中山一院醫用耗材數智化管理路徑。國醫科技總裁慈云飛等出席活動。
一、迎:標桿立新,智慧賦能獲認證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龍頭醫院及國家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中山一院與國醫科技共創的“1+6+N”SPD模式(醫院主導+第三方團隊)已成為行業智慧管理標桿。
活動伊始,健康界創始人兼總裁趙紅、中山一院副院長殷曉煜分別致辭。殷副院長強調,中山一院所打造的“1+6+N”模式自2019年調研到2023年落地,是醫院耗材管理深化的里程碑,覆蓋兩院區高低值及定制耗材,實現可收費耗材“一物一碼”追溯、不可收費耗材定數包管理,顯著提升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
活動現場,健康界授予中山一院“「北斗學苑」標桿醫院學習基地”稱號,標志其SPD經驗升級為全國性標準化方案。
“北斗學苑”標桿醫院學習基地授牌儀式
(左:中山一院余冬蘭;右:健康界趙紅)
二、聽:多維解碼,勾勒數智躍遷路徑
醫用耗材精益化變革是牽動醫院全鏈條的管理重構。會上,中山一院四位專家深入剖析SPD落地路徑。
醫學工程部主任余冬蘭在《基于UDI及SPD的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體系建立》演講中介紹,醫院創新構建了以UDI為基礎、SPD為支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該體系采用“純服務平臺建設方+市場化配送商”模式,實現了生產、流通、院內使用及醫保結算的全流程閉環追溯。實踐表明,該體系將骨科耗材驗收時間由45分鐘縮短至幾分鐘,通過SPD與供應商平臺聯動,實現了信息共享、自動補貨及不良事件快速上報。
醫用耗材科科長吳麗華分享了中山一院SPD精益管理成果。面對耗材品種繁雜、協同難等挑戰,醫院采用三級管理,構建“院外倉+院內周轉倉”雙循環模式。通過云倉管理,有效減少備貨成本,提升管理透明度。
手術麻醉中心護士長龔鳳球聚焦手術室管理。她指出,在手術量大、人力緊張背景下,SPD顯著減輕護士驗收、收費等非核心負擔,優化流程提升手術效率,并通過組長責任制保障耗材器械高效透明管理,從容應對外部檢查。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士段妍妍介紹了臨床耗材三級庫管理實踐。針對臨床耗材操作計費脫節、追溯難等問題,基于SPD和移動護理系統推出“行為三級庫”模式。護士掃碼綁定患者即可完成計費與管理,形成使用-計費-追溯閉環,大幅減少非護理工作時間,提升效率與準確性。
三、研:聚焦痛點,共探可持續之道
研討環節,來自全國醫療機構管理一線的四位專家齊聚,聚焦SPD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共同研討醫院管理與SPD發展的核心議題。
研討會現場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學裝備處處長陳麗強調,SPD要明確院方和服務商的職責權限,醫工部門聯合服務商嚴控耗材質量,信息中心確保數據真實。此外服務商需通過多部門資質認證,人員需專業化升級,支撐管理可持續深化。
四川省人民醫院醫學裝備部副部長李偉指出,推進SPD首要解決合規性,耗材品規制定等關鍵環節須由院方把控。可持續發展需實現醫院、供應商、服務商三方共贏,服務商需匹配醫院需求,適應醫療行為轉變。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物資處處長喬延偉認為,未來需持續推進“BI+AI”應用、深化精細化管理、打通審計紀檢環節,并重視信息安全、團隊培訓及多維度滿意度。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院辦公室主任吳響軍提出,在反腐高壓下,“純服務模式”是規避利益沖突的最優解,可保障平臺公平性。耗材準入環節需建立剛性防干預機制,引入必經公開市場調查和第三方論證,杜絕人為干預空間。
四、觀:場景體驗,感知精益落地成效
研討會后,參訪團深入中山一院四大核心場景進行沉浸式觀摩。
在心導管室,參訪者見證了基于UDI的高值耗材全流程溯源管理;在兒科病房,實地體驗移動護理計費系統實現耗材使用與患者信息的實時綁定,提升臨床操作效率;在中轉庫,智能調度系統在有限空間內精準優化物資流轉路徑,彰顯技術驅動的運營效能突破;在院外倉,多院區協同中樞平臺通過實時物資監控與智能預警調度,保障全域耗材安全供應。參訪者由此近距離感知“全院一盤棋”模式下數據驅動的高效協同體系,中山一院智慧管理實踐得到具象化呈現。
參訪團深入中山一院各智慧物流場景實地探訪
本次標桿之旅圓滿收官,中山一院聯合國醫科技打造的“UDI基石+SPD純服務模式+全院協同”三位一體智慧管理范式,以創新性解決方案破解行業共性難題,樹立“中山方案” 新標桿。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始建于1910年,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現已躋身中國頂尖醫院行列,是粵港澳大灣區龍頭醫院、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醫院實力卓著,連續五年在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評最高等級A++,位列華南第一;擁有3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華南首位。2023年,醫院攜手國醫科技啟動醫用耗材精益化管理項目,創新打造“1+6+N”管理模式,實現全院物資智慧管控,樹立全國智慧監管新標桿。